村网通总站 高峰村 309501.nync.com 欢迎您!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近年来,改厕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部分区县仍然存在改造不彻底、质量不合格、补贴看不到等问题,引起了村民的不满。
为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要出手了!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改厕质量。特别是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中,列入今明两年优先重点推进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的县(市、区),更要注重质量,确保优质高效如期完成改厕任务。
小编翻查资料发现,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85%左右。
目前,全国各地正抓紧完善农村“厕所革命”的专项设计,有18省份已制定专项行动方案。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019年以来,国家安排7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将惠及约1000万农户。
但此次印发的《通知》也指出,一些地方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还存在宣传发动不到位、推动方式简单化、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不过关、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公共厕所仍存在运行管护不够到位、粪污处理不够重视等情况,影响了农村“厕所革命”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改厕工作中都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来看几种最常见的。
1. 部分地区改厕施工不规范
个别县区由于未安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多由村民自行建设,再加上部分改厕负责人、施工人员对改厕的标准和要求一知半解,对国家、地方标准和指导手册学习积极性不够,质量指导监督不到位,改厕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不规范等现象。
2. 坐便器到底收不收费?
不少地方都出现类似这样的事,有的村改厕要求村民交60元坐便器的费用,可有的村却不用交。官方解释第一次改造时,村民的座便器都是免费的,只有在二次更换的时候才会产生费用。
3. 滋生“新形式主义”
有的村民明明已经不在老家居住了,自家的院子里却有一个改造后的旱厕。更奇怪的是,有的旱厕化粪池的三格水泥板全部用水泥密封,也就是说即使有人使用,也根本没有办法抽厕或者维护。花了钱,费了劲,最后新改造的厕所却闲置无用,村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形式主义”。
4. 化粪池满了都是自己弄
多地规定,每年至少为每户居民免费抽厕一次,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村民反映,化粪池满了从来都是自己弄,别说免费了,花钱都找不到人,村里连相关的设备都没有。除了抽厕难以外,到了冬天,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改造后的厕所就容易结冰无法使用。
《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把农村改厕“十关”。同时也要解决影响农村厕所革命质量和效果的一系列问题。
1、严把领导挂帅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尤其是县乡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2、严把分类指导关。认真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不同地区农村改厕目标任务,根据实际确定本地区农村改厕的优先序,集中力量、精准推进。基础条件具备的一类县(市、区)要加快推动开展。
3、严把群众发动关。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务实推进,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把群众工作贯穿于全过程各环节,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严把工作组织关。做好农村厕所改造数据信息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农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改厕计划,建立完善农村改厕建档立卡制度。
5、严把技术模式关。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户厕和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模式,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模式。
6、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确定选材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杜绝质量低劣产品。开展招标采购的项目要严格程序,中标单位要全程提供设备安装指导服务。
7、严把施工质量关。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管,探索建立由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8、严把竣工验收关。省级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市县制定完善农村改厕验收标准和办法。未通过验收的,不得拨付财政奖补资金。
9、严把维修服务关。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明确厕所设备管护机制,配套建立相应的维修服务体系。没有落实好维修服务措施,宁可不开工、不建设。
10、严把粪污收集利用关。优先解决好厕所粪污收集和利用去向问题,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农村厕改工作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存不得一点侥幸心理,搞不得一点形式主义,要把好事办好,不能只挂在嘴边,更应该落到每家每户,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卫生厕所群众能用、会用、愿意用、用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