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高峰村 309501.nync.com 欢迎您!
初秋时节,暑气渐收,在潜山市王河镇良种示范农场,杂交水稻正处于扬花期。只见明净蔚蓝的天空下,千顷绿畴长势齐整,好似一块巨幅的地毯,向着远处绿树掩映的村郭,一直铺陈开去。田畴间不见多余杂草,水稻生长不密不疏,杆青穗长,渐趋饱满,显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潘宏志是这个良种示范场的场长,又承包了场里150亩地。“再过一个多月,水稻就可收割了。瞧这长势,预计亩产可达1500斤左右,与其它稻田相比,要增产50至100公斤,这主要得益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送来的水稻“两减一增”新技术。
潘宏志所说的新技术,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全称为“安徽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年,该研发项目在潜山市王河镇建立示范区1万亩,其中核心区1000亩。
“我们示范区的杂交稻,在稻种催芽期,使用高效优质的拌种剂,预防秧苗期病虫害,减少水稻苗床期与大田初期的用药量。秧苗移栽前三天,在水稻大田全生育期,一次性施用40公斤控释肥,如今,我们观察挂在稻苗上的稻穗,穗头多粒子大,可以看出,控释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释放肥力的效果不错,保持水稻“三黄三黑”高产长势。我们在秧苗移栽前,还要施用‘送嫁药’,与大田喷施农药药效相同,药量却是大减,我们按一亩秧苗移栽100亩大田来算,假如以前百亩稻田需要施用1000毫升农药,现在一亩秧田只需要30毫升就够了,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农药利用率。同时,我们在水稻机插秧时,把除草剂均匀滴灌到稻田里,一次性除草,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量……”说起采用新技术的好处,潜山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吴彩玲滔滔不绝。
省农科院植保所植保新技术研究室主任陈雨博士介绍说:“该项目研制并筛选适应安徽省水稻生产的高效新型肥料,潜山项目示范区集成了水稻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技术、肥药协同技术、农艺措施(推迟移栽、带药下田)、水稻机插秧播喷同步技术、飞防除草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生物农药替代技术等。”
新技术的运用,让水稻生产实现了“两减一增”,从数据统计来看,示范结果超过预期。与农民自防区相比,潜山市良种示范区的农药减量达30%左右,化肥减量达17%以上,且示范区的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高于农民自防区,预计增产5%至10%。通过试验还发现,一次性施肥技术显著降低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并提高水稻成穗率。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举措,在粮食价格下调、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方面的技术推广更是农民急需,也是深受农民欢迎的。“近年来,潜山市已举办三次现场会,大面积推广“两减一增”新技术,目前,全市实施的稻田面积已达5万亩。”吴彩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