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高峰村 309501.nync.com 欢迎您!
中共中央政治局5 月13 日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对重大机遇,安徽该如何把握?又该如何接轨“长三角”?
安徽老乡在上海成功创业
苏舒,是安徽省潜山人,也是“名医主刀”的创始人。从国外学成归来后,2014 年,苏舒带领团队在上海创办了“名医主刀”,这是一个移动医疗手术平台,为有手术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手术医疗服务。
杰事杰国际首创高性能绿色环保一体化车轮。
杨桂生是安徽安庆人,他同时还担任着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目前正致力于推进蚌埠等城市与上海大院大所开展合作,积极探索科技研发资源柔性引进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安徽城市之间不能同质化竞争,可以各列两三个主要产业,找到领先者,进行相对应的对接,这样发展起来会更快。”
杨桂生还向记者介绍了一条“双城孵化”的务实可行的协同创新路径,在他看来,安徽省内各地可以尝试在上海与当地同步设立产业研发中心,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吸引优秀研发人才入驻,当地的研发中心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需求,把上海研发中心的成果再引进当地进行产业化孵化,是一条双向发展的道路。
发挥外地“安徽老乡”作用
刘涟清是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党工委书记。这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安徽老乡对家乡发展十分关心。多年来,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秉承“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服务会员”的宗旨,以及“建功上海、反哺家乡”的理念,在促进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医疗等合作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比如,早在上世纪90 年代,促进会发动在沪安徽乡友和上海各界友好人士力量,在安徽各地捐资兴建了近100 所希望小学。近6 年来,组织上海三甲医院名医到安徽经济欠发达县和乡镇,开展了19场大型义诊等,推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向安徽基层下沉和辐射。
刘涟清是一名老铁路人,他对安徽的交通发展很关注。“高铁是有了,但还可以更便捷。”刘涟清说,安徽是东南通道必经之地,应该抓住机遇促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立非常快捷的通道,这至关重要。
刘涟清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安徽应该当仁不让,主动融入,主动抓住机遇。而400多万在上海的安徽人,则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一个很好抓手。“除了政府力量,还应该发挥民间作用。”刘涟清说,“ 在上海的安徽人,各行各业都有,成功人士更是不少。这些人士对家乡有感情,也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和积极奉献。安徽应该呵护这份热情,重视发挥好这批人的作用。若发挥得好,他们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的。”
对此,同为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的杨桂生也有很深的感触。多年来,杨桂生也一直积极投身于沪皖两地的经济、产业和公益慈善事业。杨桂生更是提出了一个具体建议,安徽可以成立“长三角安徽咨询委员会”,利用京沪广深等地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资源,多倾听上海皖籍企业界人士声音,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两地交流融合。另外,三省一市在出台规划时,应注重衔接,多规合一。
同样,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看来,安徽老乡资源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周汉民认为,想把在上海的安徽人才发挥起来,应极度重视商会,凝聚企业家的力量,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作为。“ 人在上海投资,心系安徽老家,不要有官架子,好好去慰问乡亲。”周汉民说,安徽省行政部门可以作为红娘,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拉拢起来,促进共同发展。“我相信,皖籍企业家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愿意反哺家乡的,如果能把这部分力量利用起来,安徽的发展肯定蒸蒸日上。”
科创合作应成为重中之重
原始创新,是源头活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今年4 月16 日,“九城巡礼”G60 科创走廊就城市联合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上,合肥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推进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科学中心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运行机制上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 上海和安徽科创中心合作要成为重中之重。”去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特地花了48小时时间到杭州、南京、合肥三个省会城市进行了调研。他说,合肥在科创方面已经今非昔比,上海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和合肥高新科技相关战略一一对应,可以取长补短。周汉民举例说,科大讯飞的声控技术世界领先,它的研发力量可以向上海辐射,因为上海的人工智能和芯片制造很强,上海也有大量这样的人才。
对此,周汉民也给出了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实现政策对等,补长补短。第二,战略优势产业可以辐射,以扩大1+1 大于2 的效果。第三,人才政策上要有重大突破。“在人才政策上期望做到不为所有,但求所用。”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周汉民认为安徽应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世界最好水平,突出优势,不要面面俱到。具体来说,则是列出几项优势产业,一步一步走,其次,全面接轨长三角。分别了解江浙沪各有什么特色,以此来实现对接。最后,重要力量来自基层,不等不靠不要,自己要奋发图谋,一切有条件的地级市,可以和任何合得拢的长三角城市,结好姐妹关系,不要就近原则,心灵相通即可,帮助实现发展。